本文希望能将业界对色彩管理系统(CMS)的一些误解,作出较明确的解说,好让「无从入手」的朋友,对此有更多理解。

色彩管理两面睇

现时经常挂在人们口边的色彩管理,其实只是指色彩空间(如扫描器、电脑荧幕、打印机等)转移的管理;但印刷人一向均在努力实践的色彩一致性、可重复性,或稳定性的管理,并未包括在现时流行的色彩管理内。要留意两者是不同的,若在实际的生产流程中只着重于任何一面,对品质的控制及稳定性均难于掌握。

必须两者并重

现时所说的CMS其实只是能做到色彩出现在不同的媒体(空间)上时,达到视觉上比较接近、一致的效果,但却不能管理到色彩在同一空间上出现时,保持稳定的再现性。即一张图片由扫描到真正打印出来后,其色彩效果能达到最近似,却不能保证再次打印出来的第二张能与第一张接近。从而引伸到利用同一套菲林在不同时间印刷时,其印刷制成品能否达到一致,这便牵涉到印刷过程品质控制(processcontrol)的范畴,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,其实这也是色彩管理的一个部份。由这推想,即使色彩空间转移管理能保妥善,却忽略色彩可重复性、一致性的管理,在印刷时,也未必能达到想要的效果。故实务的色彩控制应该是两者并重的。

本会印刷物料测试及分析中心工程师方君阳先生指出,色彩空间转移管理能从系统中得知某些颜色是否能以印刷方式再现,预知最终印刷出来的偏差,那么到真正印刷时,印刷师傅便可较容易及快捷地在印刷机作出适当的调校。但在调校的过程中,也应将试印的印品作测试,即以仪器量度数据作纪录,那么才能知道机器的真正能力。

密度以外的因素

对印刷人来说,将印刷品的品质数据化并纪录,每每只着重量度网点的密度,因大部份人认为如能控制网点的密度,便表示其它因素已经受到控制。

难怪格灵达麦克贝斯(GretagMacbeth)的应用技术工程师王玮小姐笑言,印刷业内人士运用他们的测色仪器时,往往只应用量度密度的功能。

然而,以仪器量度印刷品的色彩,除了密度外,还有得知:1•网点增值(dotgain),如网点大了,便会令密度变大;2•色彩重叠的效果(trapping);3•色彩的偏差(hueerror)及4•色彩间的对比(contrast),如能好好掌握这些数据,才能知悉印刷过程的特性,从而把印刷品的色彩稳定性提高。

怎样以色彩数据沟通

但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疑问:不同测色仪器所量度的数据都不同,那么应该以哪一个数据为准?事实上,不同的测色仪器所量度的色彩数字是一定不一样的,所以以色彩数据沟通时,必须注意数项规限。首先双方需用同一品牌及型号的测色仪,另外要在相同的光源下量度,甚至要在同一温度和湿度下进行等,才能肯定双方不会出错。故固定使用相同的测色仪得出数据才较有意义。

有些公司的品质控制只靠师傅睇色,故过后要再次做同样的印刷品、而又换了师傅时,便很难做回以往的效果;然即使有些公司以测色仪器量度颜色,但却没有把那些数据纪录下来,下次亦是无据可依,所以把数据作纪录与统计也是必须的步骤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